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行业中,降费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因素。如何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保持基金发行的竞争力并创造优异业绩,成为各大基金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4月13日,在晨星(中国)2024年度投资峰会上,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景顺长城基金董事及总经理康乐、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就“降费背景下行业如何在发行基金和创造良好业绩之间寻找平衡”这一问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以及公司为此付诸的行动。
中欧基金窦玉明:
基金行业要走一条“工业化“道路
面对降费压力,窦玉明指出:“大部分行业在竞争过程中,都会有价格竞争,资产管理行业应该向中国先进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学习,在走‘工业化’道路上的竞争中,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下去。”
中欧基金董事长 窦玉明
窦玉明进一步表示,基金行业传统上依赖个人能力,但这种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市场。工业化和标准化是必然选择,它们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全球顶级基金公司已实施工业化和标准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基金公司应积极跟进,结合中国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 窦玉明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不仅关乎成本,更关乎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过去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史较短,一定程度上生产方式不够标准化,投资决策偏艺术性,导致业绩不可预测也相对不够稳定。”窦玉明介绍,以中欧基金为例,在资产管理行业“工业化”道路上,公司投研团队正持续做好“4P(团队、理念、流程、平台)+1C(文化)”的投研体系建设,“对标全球顶尖资产管理公司,不断迭代升级,建立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现代投研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将过去强调明星基金经理的观念真正改变过来,从而实现更低的基金管理费率。”
景顺长城康乐:
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投入研究平台支持基金经理
康乐表示,他与窦玉明的观点相近。窦玉明提出了工业化,而他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针对不同资产类别,他们采用独特的策略、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和管理模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期各家公司在被动投资方面的投入较多,因为被动投资没有太大的容量限制。例如,固收+和低波产品的容量相对较大,但某些风格和产品在主动管理容量方面仍然存在挑战。
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 康乐
他进一步表示,尽管他们努力让基金经理个人化并走向平台化,但现有产品设计方式仍难以完全摆脱基金经理个人影响。相较于海外,国内主动管理产品在风险收益特征和应用方面有所不同,权益类产品有基准,但缺乏利差约束,因此基金经理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尽管如此,我们仍在研究平台上投入资源,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多支持。”康乐进一步指出,基金经理根据各自的风格设定了容量上限,一旦达到该容量,便会进行控制。对于没有容量限制的配置类和被动类产品,可以尝试走规模化道路,从而降低成本。这将取决于各家公司的竞争状况,类似于制造业的竞争态势。竞争越激烈,质量和费用就越有可能降低。
“然而,对于那些容量有限且提供较高超额收益的产品,我们会尽力帮助基金经理扩大容量,但需要在保持业绩和超额收益之间寻求平衡。在当前的产品设计和生态下,主动管理方面仍然需要采取类似的操作。”他说。
申万菱信陈晓升:
从销售端和投资管理两方面应对
陈晓升认为,降费是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申万菱信基金主要从两个方面应对。
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 陈晓升
销售端方面,过去基金行业的销售模式普遍存在费用过高的问题,销售人员与渠道之间的交换过于频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公司提出了部门化的方法,旨在提升销售人员的投研能力。投研能力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任务,更是一种向外延伸的能力。通过顾问式的服务,可以帮助市场条线团队与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信任关系。
投资管理方面,过去三年公司专注于投研数字化转型,投资含科学和艺术成分。个人在艺术部分重要,如基金经理的直觉、研判和组合能力。但机构应更重视科学成分,构建完善投研体系,数字化、体系化各环节,提升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在降费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三位公募基金掌门人的最新表态,我们不难发现,作为行业的领军者,部分公司已积极行动起来。不仅在投研体系、销售模式和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着深刻的改革,还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