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6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报记者 王镜茹 见习记者 刘晓一
近日有报道称,“果链”龙头立讯精密更改此前3.3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放弃在印度投资设厂。
11月20日,立讯精密在互动平台上澄清,此报道不属实,公司在印度未曾有上述3.3亿美元的投资决策。
立讯精密早在多年前就曾与印度“结缘”。公司曾在2021年5月中旬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其从三年前开始进行印度产能规划,主要基于其本地市场需求、人工成本及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但在一些外部因素影响下,公司在印度投产规模仍相对有限。
“印度作为全球第二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在商机。”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庞大的劳动力优势对于制造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023年4月份,立讯精密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再次就劳动力驱动因素进行说明:“就目前劳动力成本比较,沿海地区是内地的1.5倍,是印度的4倍至5倍,不过未来印度成本应会持续上升。”
立讯精密在同期接受调研时表示,其在印度金奈已经购买了前Nokia和Moto两个完善的生产厂区,也有5倍于目前厂房的扩建土地,在配合欧洲通讯客户保证3年价量的前提下,已在去年底投产,也承接了印度重要通讯营运商的一些网通产品业务。
2023年5月份,立讯精密公开透露了其在越南、印度以及墨西哥的产能及业务的最新布局规划:“整体而言,目前消费电子业务着重在越南布局;对于印度市场,公司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内需”。
事实上,立讯精密并非首个对赴印度投资持谨慎态度的公司。多家跨国企业都曾“撤离”印度。例如电信巨头沃达丰(Vodafone)、与立讯精密同为“果链”一员的纬创(Wistron)、我国知名手机品牌“荣耀”等国际知名企业。
富士康集团子公司工业富联于7月份发布澄清公告,表示网络平台流传的关于公司已签订在印度投资设厂协议等传闻并不属实。无独有偶,富士康于此公告前刚刚宣布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价值195亿美元的半导体合资企业。
实用金融商学执行院长罗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未来有意向赴外国投资的企业,应注意四方面问题:“一是制度体系的稳定性,二是法律制度的透明度,三是资源要素的优势,四是该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