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消费引发个人信息保护风险,专项执法行动全面启动!

景咚科普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扫码消费引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随着扫码消费的普及,商家采集用户个人信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位置等敏感信息,可能会被商家“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这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个人隐私和安全。

一句话概括:个人信息保护成为扫码消费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市网信办会同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执法行动,重点聚焦餐饮店、停车扫码、少儿学习培训、商超购物、理财小贷、房产中介、汽车4S店以及租借充电器等八个消费领域。强制索取信息、信息保管、隐私权政策成为执法焦点。

据专家介绍,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像石油,而个人信息更是优质“石油”,是商家争夺的焦点。商家采集用户个人信息不是不可以,但应该采之有界,用之有度,护之有责。因此,规范各种消费场景下商家的信息采集、使用行为,监督引导商家做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了当务之急。

自选股写手点评:商家采集用户个人信息不是不可以,但应该采之有界,用之有度,护之有责。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是打开财富大门的钥匙,个人信息被商家“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是一种严重的消费者权益侵害。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商家信息采集、使用行为,监督引导商家做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和讯自选股写手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景咚科普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