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绣缘:一场跨越三载的江南爱恋​

景咚科普

暮春的苏州城总裹着细雨,青石板路被淋得发亮。沈知意撑着柄竹骨油纸伞,在巷口的 “绣云阁” 前驻足 —— 窗内,苏晚正低头绣着一幅《烟雨图》,银线在她指间流转,竟比窗外的雨丝还要柔。

那是两人初遇的模样。沈知意是来苏州游学的书生,为寻一幅古画误入这条巷;苏晚是绣坊的孤女,一手苏绣技艺冠绝全城。他被她绣品里的灵气吸引,她被他谈吐间的温雅打动。此后每逢雨天,沈知意便来绣坊,有时帮她整理丝线,有时陪她看巷口的雨,临走时,苏晚会将绣着梅兰竹菊的帕子偷偷塞进他的书袋,“沾了墨渍好擦”。

雨巷绣缘:一场跨越三载的江南爱恋​ 第1张

相处半载,沈知意要回京城赴考。临行前,他握着苏晚的手,指腹摩挲着她因绣花磨出薄茧的指尖:“等我金榜题名,定用八抬大轿来接你,让你绣的花,开遍京城的朱门。” 苏晚红着眼,将亲手绣的同心结系在他腰间,“我在这儿等你,多晚都等。”

可这一等,便是三年。

第一年,沈知意的书信每月准时送到,字里行间满是思念,说京城的雪不如苏州的雨软,说御街的花不如她绣的艳。苏晚把信叠得整整齐齐,藏在绣框下,每晚就着油灯读,指尖一遍遍抚过信上的字,仿佛能触到他的温度。

第二年开春,书信却断了。苏晚托人去京城打听,得到的消息让她如坠冰窟 —— 有人说沈知意中了探花后,被宰相看中,已与宰相千金定下婚约;还有人说,他早忘了苏州巷里的绣娘,正忙着在京城应酬。街坊们劝她:“书生薄情,你别傻等了。” 苏晚没说话,只是把那枚同心结拆了又绣,绣了又拆,丝线断了好几根,指尖也被扎得满是小伤口。

她开始绣一幅《寒江独钓图》,墨色丝线层层叠叠,像压在心底的委屈。有次雨天,她恍惚看见巷口有个熟悉的身影,撑着和沈知意当年一样的油纸伞,可追出去时,只剩雨雾弥漫。

第三年深秋,苏州城来了位京城来的官员,要为新修的书院征集绣品。苏晚本不想去,却被绣坊老板娘劝着,带着那幅未完成的《寒江独钓图》去了官驿。

官驿内,她刚展开绣品,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这墨色的晕染,倒像极了苏州的雨。”

苏晚猛地抬头,撞进一双满是血丝的眼睛 —— 是沈知意。他比三年前清瘦了些,鬓角竟有了几缕银丝,身上的官服虽整齐,却掩不住疲惫。

“你……” 苏晚的声音发颤,手里的绣针 “当啷” 掉在地上。

沈知意快步上前,想握她的手,却又顿住,喉结滚动着:“我没负你。” 原来他中探花后,因不愿依附宰相,被构陷下狱,书信自然无法送出。出狱后他被贬到外地,直到今年才调回江南,第一件事就是来苏州找她。“我找遍了所有绣坊,都没见到你,只能借征集绣品的由头,盼着能遇见你。”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枚用桃木雕刻的梅花簪,花瓣上还留着细微的刀痕 —— 是他在狱中借着月光雕的,“你说过喜欢梅花,我想着,等见到你,就给你簪上。”

苏晚看着那枚木簪,又看着他手背上未消的疤痕,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滴在《寒江独钓图》的江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我还以为……”

“是我不好,让你等了这么久。” 沈知意捡起地上的绣针,轻轻递到她手里,“这画还没绣完,我们一起把它绣完好不好?以后,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后来,那幅《寒江独钓图》被挂在书院的正厅,只是画的末尾,多了一枝盛开的梅花,墨色江面上,多了一叶载着两人的小舟。苏州巷里的人常看见,每逢雨天,沈知意会撑着油纸伞,陪苏晚在绣坊窗前绣花,阳光好时,两人会坐在巷口的老槐树下,他读诗,她绣花,木簪上的梅花,在阳光下闪着温柔的光。

原来真正的爱情,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它会经历风雨,会有误解,会有漫长的等待,但只要心意不变,那些曲折的时光,终会变成绣锦上的金线,让这份爱恋,更显珍贵与唯美。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景咚科普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有 1 条评论,7人围观)
网友昵称:访客
访客 V 游客 0楼
2024-07-07 回复
很多天不上线,一上线就看到这么给力的帖子!http://3bi.net/post/2688.html/